杨解君1,2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数据法治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44;
2.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为达到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需要确立如下一些基本实现路径: 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技术化路径、建立和完善碳市场的市场化路径、强化政府引导与规制的行政化路径、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绿色化路径、加强碳中和国际合作的全球化路径以及建立长效稳定机制的法治化路径。而且,这些路径既可行亦必要,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促进,因而只有系统组合这些不同的路径,多措并举,才能尽早实现碳中和。
[关键词]碳中和; 技术化; 市场化; 行政化; 绿色化; 全球化; 法治化;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D922.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7287( 2021) 02 0014 12
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和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威胁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巴黎协定》于2015年12月12日产生(《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并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该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其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从而为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指明了方向和应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我国作为缔约方之一,积极致力于落实该协定。在2018年11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年度报告》时强调,“中国已提前3年落实《巴黎协定》部分承诺,将在2020年百分之百兑现承诺”[1]。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在重大国际场合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并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3]。这不仅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坚定致力于低碳未来的强力信号,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而且也明确了碳中和在我国未来40年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与实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时间表及路线图。将实现碳中和从国际承诺转化为可预期实现目标,无疑需要采取一系列付诸实施的行动。在当下和未来一定时间内,我们也许无须过多聚焦于为什么要有碳中和的问题,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关注如何做才能达成2060年前如期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与碳减排压力、倒排的碳中和“时间表”等多重因素,迫切需要我们从国家战略层面拟定明确的行动方案与行动路线。有鉴于此,本文专门就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可行性路径展开探讨,以期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可资参考的思路与建议。
全文链接:http://www.cnki.net